1成本(原價)管理基礎知識回顧
成本(原價)管理:達成利潤目標,計劃實施各種活動,并對其成果進行評價再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進。是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(見下圖):
1、成本(原價)管理的三方面
?收益目標的立案及達成計劃。
?為了達成利益目標推進各項活動。
?活動成果的正確把握和評價,必要時為達成目標追加活動。
2、成本(原價)管理的目的
成本(原價)管理工作是為實現公司總體收益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控制工作,是各項管理活動的核心與前提——公司各項活動的根本目的:目標利潤的實現!
3、成本(原價)管理的三個誤區
(1)誤區一:成本(原價)管理就是原價的歸集和計算
正確認識:成本(原價)管理是一項活動,為得到好的結果,對影響成本(原價)的全過程進行把握,是過程管理。
——對公司各項活動、各變化因素進行監視、跟蹤、對策,消除7種浪費。
(2)誤區二:成本(原價)管理是原價部門或制造現場的事情
正確認識:成本(原價)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的活動,“成本(原價)是造出來的不是算出來的”.
——成本(原價)部門只是指導并正確反映各活動的成果
——制造現場是將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及自身努力通過產品原價表現出來
(2)誤區三:成本(原價)管理只關注本部門,不考慮最終產品
正確認識:成本(原價)管理必須對最終產品有益“局部服從整體”
——出現偏差時成本(原價)部門及時指導并糾正
4、成本(原價)管理的主要工具——原單位
單位,即與成本(原價)緊密關聯的、能夠反映各部門、各工程活動和實力的相關指標。
2現場成本(原價)的維持活動
成本(原價)維持的定義及其必要性:設定現場成本(原價)的基準,通過實際值與基準值的比較,及早發現異常,制定再發防止對策并實施,加以固化杜絕反彈。
1、對正常狀態的認知與把握
2、成本(原價)維持的工具及方法
3現場成本(原價)的改善活動
成本(原價)改善的定義及其必要性:為實現原價低減而開展的各項改善活動。
1、成本(原價)改善圖示
成本(原價)改善工具:TPS,QC活動,TPM活動,創意功夫提案,其他改善工具
成本(原價)改善著眼點:投資低減:價格交涉/國產化,閑置設備改造再利用,零件/刀具國產化,委外制作/修理改為廠內制作/修理,材料、工時等費用的低減,修舊利廢/使用替代品。
2、成本(原價)低減點檢表
成本(原價)改善注意點:成本(原價)改善盡早開展,對其他工序的影響,收益與投入之間的關系,合理計算低減金額。
4案例介紹
成本(原價)管理對管理者的要求:
?時時、事事關注成本(原價)管理工作,向員工傳遞“領導很重視成本(原價)工作”的信息和思想。
?樹立“所有業務活動都與成本(原價)有關”的思想。將“對成本(原價)的影響”作為評價活動的重要指標。
?寬松的改善環境和公正、適宜的獎勵機制。
?引導員工重視原單位改善等收益改善活動的開展。
1、案例介紹—管理經費
高昂的管理經費會使產品失去競爭力
采用的方法:
——行政部門的精簡,逐級分解存在的必要性,推動少人化、靈活用人化
——經費分配原則是部門(人)工作的客戶需要而定
——不增加,而是盡量減少固定費用,ex.部門需要招聘10人,理由不是增加XX工作,而要陳述該項工作需要多少工時,原有人員富裕多少工時,作業改善還能節約多少工時,順次急迫度
——業務整合要抽調優秀人員(務必重視)
——行政部門利潤化(難點)
2、案例介紹—庫存降低
庫存降低使企業內部問題暴露出來,過高的庫存將各種異常和浪費掩蓋起來,通過降低庫存,降低存貨成本的同時將異常和浪費明示,為下一步改善提供素材。
采用的方法:
——引入看板管理方式
——改變物流方式
——改變調達、生產方式(必要量概念導入)
——L/T縮短
3、案例介紹—制造費用
——作業過程中發現改善
橫向比較: BMC(同類公司橫向比照)
縱向比較:與本公司歷史數據對比,與本公司當期收益目標對比
——采用“QC活動”等方法分析真因
——協同技術、管理等部門聯合制定改善對策
——運用TPS等豐田作業方法,遵循“P-D-C-A”循環規律實施改善活動
——通過TPM等活動維持改善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