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企業的強大,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:
一是專業技術,能依靠專業技術為顧客提供解決方案,幫客戶解決問題、創造價值,并由此獲得企業的營業收入;
二是管理技術,也就是企業的生產方式,能達到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為企業自身創造效益,獲得企業的營業利潤。
企業若想在競爭環境中贏得客戶和利潤,并讓其他企業無法模仿,有兩條路:
一是創造獨特的價值,獲得更多的營業收入;
二是降低營業的成本,獲得總成本領先,獲得更多的營業利潤。
而“持續改善”的思想原則,恰好能促成以上的達成:
一是持續改善企業的專業技術,創造獨特的價值,獲得更多的營業收入;
二是持續改善企業的管理技術,獲得總成本領先,獲得更多的營業利潤。
接下來,我將與你分享我對“持續改善”的理解。我的理解不一定準確,僅供你學習參考。主要內容包括以下 5 個方面:
1. 什么是“持續改善”?
2. 持續改善是要改善什么?
3. 持續改善的“最終目的”是什么?
4. 持續改善的原則是什么?
5. 如何進行持續改善?
持續改善,從字面意義上看,就是持續不斷地改善。淺顯易懂,這么理解也沒錯??扇绻愕睦斫鈨H僅停留于此,可能就太淺了。
接下來,我想試著探討的正是“持續改善”字面意義之下,所蘊藏的極富價值的思維方式和企業經營之道。
—1—
什么是“持續改善”?
“持續改善”與一度風靡中國創業圈的《精益創業》里提到的“持續迭代”類似。
持續改善,也被稱為“持續改進”,是日本持續改善之父今井正明在《改善:日本企業成功的關鍵》一書中提出的。
“持續改善”最初是一個日本管理概念,指逐漸、連續地增加改善,對企業不同領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事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。
“持續改善”是日本管理部門中最重要的理念,是日本人競爭成功的關鍵。
持續改善涉及企業內每一個人、每一環節的連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,從最高的管理部門、管理人員到基層工人。一言以蔽之,全員、全部門、全工作環節都可以連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。
事實上,持續改善是一種做事的思維方式,是一種生活方式哲學,它假設“應當經常改進我們的生活的每個方面”。
通過貫徹踐行“持續改善”,實現從“不會做”、到“做不好”、到“做漂亮”的持續成長,最后達到最高境界“知行合一、止于至善”。
當我們養成了“持續改善”的做事思維,甚至把它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標配,我們會驚奇地發現:只要我們想,我們愿意,萬事萬物皆可持續改善。
—2—
持續改善是要改善什么?
上面提到“萬事萬物皆可持續改善”,是針對生活之中的萬事萬物。但對于企業,我們要聚焦于企業經營的重要關鍵點。在我看來,企業持續改善的重點有三個:
一是持續改善企業的專業技術,創造獨特的價值,獲得更多的營業收入;
二是持續改善企業的管理技術,獲得總成本領先,獲得更多的營業利潤。
三是持續改善企業的全體人員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,讓全體人員養成持續改善的素養,讓持續改善成為全體人員待人接物應事的作風規范和精神文化。
—3—
持續改善的“最終目的”是什么?
持續改善有三個重要目的:
1. 持續把事情做得更好;
2. 持續提升產品銷量;
3. 持續降低內部運營成本。
這三個重要目的,共同指向一個目的:提升企業經營效益。進一步講就是企業降本增效,獲得更多營業利潤。
利潤,是企業的生存基礎、發展資本。有利潤,企業才能正常高效地運轉;有足夠的利潤,企業才有資金投入到用戶研究、人才引進、產品推廣、新產品研發、新技術研究等,從而有可能推出更多創新產品或服務,企業獲得更多創新利潤,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,以應對未來的變化和挑戰。
一番推演下來,我認為,持續改善的“最終目的”是:讓企業發展出更強的生存能力。
—4—
持續改善的原則是什么?
在我看來,持續改善的原則是“持續的不以善小而不為”。
也就是,你不能因為某個改善較小、意義也較小,就不重視、不及時推行下去。
“持續改善”就是要從小事的改善做起!是小事!小事!集小事,成大事!
就像積水成淵、聚沙成塔、積土成山……
當你發現并總結出的任何一條改善建議,可能是將產品宣傳PPT上的錯別字、錯誤序號、病句、太過保守的效果承諾改善一下、圖片文字對齊一下,可能是辦公室打印機打印紙放歪了你及時調整一下,可能你想出了一句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包裝圖案、文案或產品推銷話術,可能你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更好的宣傳手冊或廣告視頻內容結構,可能是你想到了一個能提升產品、開發和運營團隊協作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溝通形式,可能是你無意間發現了競爭對手的新動向可能威脅到我方利益,而你基于此想到了一個可能有效的應對策略……
改善建議,從小到大,無論大小,只要能幫助自家公司或客戶做得更好、提升市場競爭力、甚至多掙一點錢(不傷害客戶體驗和長期價值的前提下),那就趕緊積極推行、加速落實,盡快把事做得更好、把錢先掙到。
如同精益創業里提到的觀點“小步快走,快速迭代”,改善就要“小步改善、快速改善、持續改善”。
小步!快速!持續!而不是拖延,憋大招、求完整、求完美。
每一次拖延,都是時間浪費、資源浪費。
時間本是“資本”,卻因為拖延成了“成本”。
最快最基礎的進步是不退步、不貳過,是“不以惡小而為之”。通過“持續改善”把事做得更好,就不能“明知有害而為之”,而要“持續的不以善小而不為”、“明知有益而速為之”。
—5—
如何進行持續改善?
在遵循上述持續改善的原則之下,我們如何進行具體的持續改善行動?
首先,可以先做一些低成本、零成本的改善,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、馬上就能做的,無論這個改善是小、是大,因為:所有改善,無論大小,都有意義。
最快的改善,是從自己做起,從自己能掌控的小事情、平凡的事情做起。
其次,是重大的行為改善或結構性的改善,它通常需要耗費較多的企業資源,比如 需要公司舍得投入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需要在多部門之間的緊密協作配合,若無這些就沒法改善——更何談“持續”改善。
最后,每實現一次突破性的改善,就要及時考慮是否能共同設立一個新基準并公開(一定要公開!讓大家達成共識?。?/span>,下一次改善的目標就是打破這個基準、超越這個基準,然后建立新基準并公開,如此循環。
我們對于基準的要求是:每個人,都不能低于公司的歷史基準,不能低于自己的歷史基準;每個人,都在持續改善,以超過歷史基準,成為新的歷史基準。
為了能夠真正將“持續改善”持續地施行下去,可能還需要更新企業制度規范來支持——需要企業調整、優化、推出新版管理制度規范。若沒有相關對應的制度規范的支持(尤其是獎勵與懲罰評價制度),有的關鍵改善根本就沒法施行下去。
這里提到的獎勵,不一定非得是金錢、職位晉升,可以用內部公開表揚、獎狀獎杯、榮譽勛章、榮譽等級、“改善”積分、留名史冊……
獎勵的“目的”,是讓每一次、每一點改善,都被看見,都被記錄,都得到“上級”認可!(注意:是“上級”)
合格的公司,至少要能做到 “我們不用金錢來激勵工作,但每一次創新和進步都會得到認可?!?nbsp;
優秀的公司,至少要能同時用認可和金錢來激勵創新和進步。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種都要有,這是激勵的基本常識。
可有的公司還是會逆著常識做事,只注重精神激勵,或者根本就沒認可和激勵,他們認為你主動做的任何創新和改善,都是理所應當的。這是脫離現實的、不接地氣的。
沒有任何獲得是理所應當的,一切都需要投入,所有增長都是投資拉動。想要持續突破現狀、持續改善,就要配以持續激勵,持續的物質和精神激勵。
以上,便是我對“持續改善”的理解,愿對你有所啟發。踐行“持續改善”,需要極大的耐心,同時也需要公司內多方成員的理念共識、行動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