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絡
1、什么是5WHY分析法?
所謂5why分析法,又稱“5問法”,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(xù)以5個“為什么”來自問,以追究其根本原因。
5why法的關鍵所在: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,從結果著手,沿著因果關系鏈條,順藤摸瓜,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。
2、5WHY分析法的運用
如圖,沿著“為什么——為什么”的因果路徑逐一提問,先問第一個“為什么”,獲得答案后,再問為何會發(fā)生,以此類推,問5次“為什么”,或者更多,以此來挖掘出問題的真正原因。
雖為5個為什么,但使用時不限定只做“5次為什么的探討”,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,有時可能只要3次,有時也許要10次,如古話所言:打破砂鍋問到底。
經典案例
讓我們來看看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是怎么通過運用5WHY法來找到工廠設備停機的根本原因
有一次,他在生產線上發(fā)現機器總是停轉,雖然修過多次,但仍不見好轉。于是他詢問工人機器停機的原因。
于是出現了下面的問答對話:
★問題一:為什么機器停了?
答案一:因為機器超載,保險絲燒斷了。
★問題二:為什么機器會超載?
答案二: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。
★問題三: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足?
答案三:因為潤滑泵失靈了。
★問題四:為什么潤滑泵會失靈?
答案四: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。
★問題五:為什么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?
答案五:因為雜質跑到里面去了。
經過連續(xù)五次不停地問“為什么”,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,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。
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(fā)掘問題,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,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。
3、使用5Why分析法的注意事項
通過上述的案例,您是否覺得5Why分析法很簡單呢?如果你只是把它簡單地想成不斷提問題就行了,那很可能會出現下面的結果,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視頻吧。
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,兩位的問答逐漸偏離了主題,不利于問題的解決。
偏離主題的提問(為什么),不等于5WHY分析法。
所以在使用5WHY分析法時,我們有3點要特別注意:
在注意了以上三個方面之后,我們來看看成功的5WHY分析法是如何進行的?
在進行5-Why分析前,必須要身處現場,親自動手,真正去發(fā)現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現實,并且依據固有的技術理論去探究事件的應有狀態(tài),制定規(guī)范和標準。可見任何的改善都離不開現場的依托,脫離了現場的改善注定會誤入歧途。
3、5-Why其實不簡單
5-Why分析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,提問者不僅要問5個“為什么”,還需要準確把握問題的核心,提出正確的問題。比如:針對第一個回答-超過了負荷,保險絲斷了,如果問“為什么不選用更好的保險絲?”,那么這個問題就變成了關于零部件的購買和使用問題了;針對案例一的第二個回答-軸承的潤滑不夠,如果問“為什么只是軸承部分潤滑不夠呢?”,那么這個問題又演變成了軸承部分的設計和維護問題了;又或者問“為什么要采用潤滑油來潤滑呢?”那么這個問題又變成了潤滑方式的重新定義了。
《麥肯錫傳奇》中有這么一段描述:“企業(yè)倒閉最常見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正確的問題提出了錯誤的答案,而是因為對錯誤的問題提出了正確的答案。我見過太多的企業(yè)一次次做出看似最佳但卻是建立在錯誤假設之上的決策,結果一點一點地把自己逼進了死路……麥肯錫要幫助客戶免遭倒閉的厄運,就必須要找準問題……”??梢?span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 font-weight: 700;">找準問題點是避免改善和決策誤入歧途的不二法門。
此外,5-Why分析還需要提問者能準確把握對方的回答是否是真正的原因,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的錯誤回答帶入歧途。比如:案例一的第二個問題-為什么超負荷呢?,如果對方的答案是“因為排工過多,機器的承受能力不足”,那么就演變成了減少排工或者增加機器的承受能力的問題;第三個問題-為什么潤滑不夠?,如果對方的答案是“因為潤滑油的品質存在缺陷,非常粘稠”,那么就演變成要求潤滑油供應商改善品質的問題了。第五個問題-為什么磨損了呢?,相信很多現場工程師會自作聰明地告訴你,“這屬于正常磨損,完全在接受范圍之內。”,那么這個問題可能就Game Over了。
知道真正原因,還必須清楚最根本的原因,案例二中,除了拉上窗簾,還有沒有其它解決辦法呢?使用沒有腐蝕性的清潔劑、捕殺燕子、殺死蜘蛛、殺死飛蟲......這些都可以視為有效地改進措施,但是“陽光——拉上窗簾”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和最有效的改進措施。
所以在進行5-Why分析前,必須要身處現場(Gemba),親自動手(Just do it),真正去發(fā)現事物(Gembutu)所呈現出來的現實(Gemjitu),并且依據固有的技術理論(Gemri)去探究事件的應有狀態(tài),制定規(guī)范和標準(Gemso)。可見任何的改善都離不開現場的依托,脫離了現場的改善注定會誤入歧途。